2017年8月12日 星期六

2017年8月12日~英仙座流星雨

每年的812日前後,天空中都會上演一場精彩的煙火秀!那就是英仙座流星雨。
流星雨是彗星的碎屑殘骸掉入地球大氣層後,跟大氣層摩擦發光的現象,而形成英仙座流星雨的是斯威夫特-塔特爾彗星(SwiftTuttle)。
流星雨的命名是以輻射點所在的星座位置來命名,英仙座流星雨的輻射點就位在英仙座頭部的地方,當流星雨發生時,流星就是以輻射點為中心,向四面八方發射出來。
地球的繞日軌道,和斯威夫特-塔特爾彗星有一個交會點,每年812日前後,地球就會運行到這個交會點。彗星的殘骸不是固定不動的,而是沿著彗星的軌道繞著太陽運行,當地球進入交會點時,從地球上來看,這些碎屑就從輻射點的方向往地球衝過來,形成「英仙座流星雨」!
這些彗星的碎屑幾乎是平行地進入地球的大氣,為什麼平行進入大氣的碎屑,會在天空中形成輻射點呢?
原本平行的線,因為透視的關係,而看起來似乎會交在一起,例如圖中的鐵軌和電線看起來好像交會在遠方,所以流星雨的流星看起來就像是從輻射點輻射出來一樣。
天文迷別錯過!今年最盛大的流星雨-英仙座流星雨,從今(12)晚至明(13)日凌晨將會達到最大期,預計每小時將有 150 顆左右出現。
台北市立天文館指出,台灣地區最佳觀賞時間為今日或明日晚間 10 時至隔日凌晨天亮前,今年雖有受月光影響,可見流星數量稍減,但會出現的多為明亮、色彩斑斕的火流星。
此外,天文館也提醒,只要在天氣良好,無光害地方,向東北方仰望,即可用肉眼觀看,不需特殊儀器,建議民眾可以把握機會。

2017812日,資料取自:
國家地理網站:英仙座流星雨

今日新聞:英仙座流星雨今晚達最大值 每小時150顆點亮夜空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